目录
政府决算报告........................................................1
二、转移支付执行情况说明........................................8
三、举借债务情况说明................................................9
四、预算绩效工作开展情况说明...............................10
五、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决算执行情况说明....12
敦化市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财政决算情况的报 告
—2018年7月17日在市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杨学军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市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报告2017年财政决算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7年财政决算情况
(一)财政收入情况
2017年全市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4,047万元,完成计划的77.27%,同比下降18.87%。其中:中央级收入67,786万元,完成计划的93.49%,同比下降1.8%;地方级收入105,596万元,完成计划的69.45%,同比下降27.08%;省级非税分成收入665万元,完成计划的95%,同比下降3.62%。基金预算收入24,462万元,完成计划的326.16%,同比增长146.10%。
(二)财政支出情况
2017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实现617,097万元,比上年增加88,008万元,增长16.6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1,300万元,下降7.31%;公共安全支出15,726万元,下降0.43%;教育支出88,136万元,增长1.36%;科学技术支出6,983万元,下降9.04%;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350万元,增长4.7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9,185万元,增长14.6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1,491万元,增长9.32%;节能环保支出12,903万元,下降21.97%;城乡社区支出73,539万元,增长18.01%;农林水支出153,640万元,增长74.51%;交通运输支出9,633万元,下降22.14%;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2,223万元,下降47.10%;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3,735万元,下降51.75%;金融支出51万元,下降49.50%;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14,954万元,增长71.24%;住房保障支出13,034万元,增长43.56%;粮油物资储备支出 1,443万元,下降68.53%;债务付息支出2,508万元,增长77.75%。各类支出增减因素主要是政策调整,专项资金补助种类和额度变化等。
基金预算支出30,860万元,比上年增加8,717万元,同比增长39.37%(主要原因是基金收入增加)。
(三)收支平衡情况
2017年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地方级收入完成105,596万元,“两税”税收返还收入15,066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补助收入3,524万元,成品油税费改革税收返还收入263万元,一般预算补助收入196,211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32,767万元,政府债券转贷收入72,403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9万元,上年结转结余收入11,682万元,调入资金16,069万元,收入总计653,59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617,097万元,政府债券转贷本金支出16,137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2,25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8,102万元,支出总计653,590万元,一般预算收支平衡。
2017年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4,462万元,省专项补助收入6,732万元,上年结转收入937万元,调入资金373万元,收入合计32,504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0,86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644万元,支出合计32,504万元,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四)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16年末敦化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18,118.82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02,724.82万元、专项债务115,394万元),2017年新增一般债券56,500万元,归还一般债务本金3,622.40万元,2017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70,984.46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55,590.46万元、专项债务115,394万元)。2017年省财政厅核定我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限额为302,306.77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69,429.77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32,877万元),我市债务余额低于省财政厅核定限额,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二、2017年工作完成情况
2017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全面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主动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责,着力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全年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实现了预算收支平衡。
(一)齐心合力,攻坚克难聚财力。面对宏观经济下行、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等多重压力,努力加强收入征管,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一是严格执行财税政策,加强形势分析,切实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加大组织收入力度,确保应收尽收、足额入库。二是全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增强工作主动性,认真研究上级政策文件精神,精准把握工作重点与方向,主动衔接,积极协调,全年争取各类专项资金232,767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196,211万元(其中: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10,044万元、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资金16,533万元)。三是积极合理使用政府债券。全年争取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15,903万元,节约债务利息支出103.37万元;新增债券56,500万元,主要用于交通和城市建设等重点民生工程,增强了地方完成在建项目的能力,确保了重点民生工程资金投入。
(二)优化结构,千方百计保民生。始终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着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腾出更多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积极落实财政支农惠农政策。2017年,支农专项资金到位50,270万元(其中主要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400万元,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5,096万元,水利发展资金1,888万元,林业生态保护恢复及改革发展资金18,073万元,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1,403万元),主要用于现代农业、扶贫项目和支农专项等方面支出。到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9,296万元,增长5.6%,重点用于土地治理项目8,456万元,产业化经营840万元。及时拨付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14,432万元,着力做好上年大豆目标价格补贴发放工作,拨付补贴资金16,774万元;拨付2017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资金34,564万元。保障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足额到位,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风险保障;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运行保障机制政策实施范围,实现全市303个行政村有效覆盖,有效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二是保障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年拨付教育资金88,136万元,在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主要用于义务教育阶段贫困住宿生补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农村教师津贴、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学生营养餐、农村特岗教师补助、民族教育经费、学校校舍维修改造、校车补助、信息化建设等,推进了全市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三是加大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投入力度。全年到位上级专项补助资金123,720万元,增长16.82%(其中主要为:医疗卫生资金18,166万元,就业与再就业资金7,700万元,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资金70,636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金4,713万元,其他社会保障资金228万元,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资金18,027万元,农村危房改造资金803万元);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药品零差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地方财政补助由人年均42元提高到44.1元;改善了群众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推进改革,坚持不懈抓管理。一是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执行约束,规范预算收支行为,预算调整方案严格按程序报批。加大财政存量资金盘活力度,累计收回存量资金15,635万元,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重点领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面推行预决算公开,细化机关运行、政府采购等公开内容,进一步提升预算透明度,预算公开范围更广、内容更细、形式更规范。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切实加快支出进度,有效减少财政资金沉淀。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拓展评价范围,改进评价方式,提升绩效评价质量,同时注重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三是加大财政监督约束力度。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开展财政资金检查,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对部分单位的预算执行、非税收入缴库、会计信息质量、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全年共纠正各类违规问题119条,各类违规资金361万元,收缴违规资金9万元。四是加强项目评审及政府采购管理。全年完成结算项目评审7个,送审投资5,340.96万元,审定预决算投资5,285.25万元,审减55.71万元,平均审减率1.04%。提升政府采购信息化管理水平,认真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全年组织各类采购活动125次,其中:公开招标66次,询价采购31次,竞争性谈判28次。实现政府采购总额1.3亿元,同比增长13%,节支率4.69%。五是提升政府债务管理水平。坚持“适度举债、加强管理、规避风险”的原则,严格在政府债务限额内依法举债,优化债务结构,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2017年,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财政收入虽未达到预期,但财政部门通过清理和盘活存量资金、统筹安排和调剂使用预算内资金等积极有效的措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的关系,全力确保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全市经济、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财政改革成效进一步显现,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这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的结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依然艰难、存在不足:受经济形势及减税降费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与刚性支出持续攀升的矛盾日益突出,财政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政府性投资和专项资金管理仍需规范,资金使用绩效和监督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偿债压力较大。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今后,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的有关部署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积极主动作为,努力扎实工作,加强财政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全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市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敦化市2017年转移支付执行情况说明
2017年,地方级收入完成105,596万元,“两税”税收返还收入15,066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补助收入3,524万元,成品油税费改革税收返还收入263万元,一般预算补助收入196,211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32,767万元,政府债券转贷收入72,403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9万元,上年结转结余收入11,682万元,调入资金16,069万元,收入总计653,59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617,097万元,政府债券转贷本金支出16,137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2,25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8,102万元,支出总计653,590万元,一般预算收支平衡。
举借债务情况的说明
2017年新增一般债券56,500万元,归还一般债务本金3,622.40万元,2017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70,984.46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55,590.46万元、专项债务115,394万元)。2017年省财政厅核定我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限额为302,306.77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69,429.77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32,877万元),我市债务余额低于省财政厅核定限额,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2017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预算法》、《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敦化市政府工作部门绩效管理考评制度中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要求,市财政局通过深抓机制建设,夯实制度基础,以提升财政资金绩效为主线,以绩效目标实现为导向,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手段,以评价结果应用为保障,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建立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积极推进完善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积极开展绩效评价。通过精心组织,严控过程,对市级预算部门的六个项目进行了支出绩效评价。抓好绩效目标编制,及时报送绩效目标;探索绩效跟踪监控,要求加强过程监控;深入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项目资金实施绩效自评和项目核查,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评报告;强化评价结果应用,组织绩效自评和绩效跟踪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要求改进,加强评价结果与项目资金安排的衔接;健全绩效管理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各级主管部门和基层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水平。
提高绩效工作效率。通过主动了解、积极沟通,及时掌握预算部门工作开展情况,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解答、指导,督促各预算单位加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总结往年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项目资金的审核、跟踪、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进一步强化了预算支出责任和效率,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17年敦化市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
决算执行情况说明
2017年“三公经费”预算数:因公出国(境)费用为30.92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为55.28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为1,977.42万元、公务接待费为203.87万元。
2017年“三公经费”支出执行情况:
(一)2017年因公出国(境)费用30.92万元,2016年因公出国(境)费用25.12万元,同比增加5.8万元,增长23.09%,主要原因为招商引资及经贸考察导致因公出国(境)费用增加。
(二) 2017年公务用车购置费54.35万元,2016年公务用车购置费651.67万元,同比减少597.32万元,下降91.66%,主要原因为2016年有两个特种行业购置公务用车:一是敦化市公安局办案车辆到报废年限,为保证正常工作购置警务用车;二是敦化市防雹办公室购入农业抗旱、水库蓄水专业用车。
(三) 2017年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824.74万元,2016年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2,268.68万元,同比减少443.94万元,下降19.57%,主要原因为公车改革及加强单位经费管理,减少超标车辆运行,使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下降。
(四)2017年公务接待费188.02万元,2016年公务接待费178.33万元,同比减少9.69万元,下降5.43%,主要原因为规范公务接待管理,厉行节约、避免铺张浪费, 使公务接待费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