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敦化市政府网站

2021-09-02 16:35   来源 : 敦化市人民政府
打印 | 字号: |
0

敦化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敦化市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敦政发〔2021〕24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相关部门:
  现将《敦化市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敦化市人民政府
  2021年9月2日
  
  敦化市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是关键。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我市乡村振兴取得明显实效,对标省十大产业集群,现结合我市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新型产业,现制定敦化市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共享利益链”为重点,以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集群化发展为方向,做大做强做优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动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二)主要目标。2021年,加大北方道地中药材和大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敦化市农产品综合产业园区、敦化市肉牛(畜禽)产业综合发展园区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敖东、华康、众达、贝因美四个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百强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保持在13户左右,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1户以上,州级发展到6户以上。到2025年,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产业强镇2个,省级特色小镇2个,谋划创建食药用菌、肉羊肉牛、煎饼、禽蛋、棚膜蔬菜五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一个以中药材加工为主的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培育各级高质量、规范化新型经营主体4500户以上,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企业,大幅度提高粮食、畜禽和特产品精深加工比重,使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二、主攻方向
  立足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优质大豆、马铃薯、煎饼、人参(中药材)、食药用菌、养殖、林特山珍、棚膜蔬菜八大农产品加工和食品龙头产业,着力推动初级产品向食品、药品、化工原料转化,做好规模、品牌、融合发展“三篇文章”,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预计到202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产值突破150亿元。
  (一)优质大豆产业。加快大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创建“国家级大豆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引领大豆产业发展。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扩大高油高蛋白大豆、小粒黄豆种植面积,推动大地、华力、雁鸣湖生物科技、联益农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大豆精深加工。
  (二)马铃薯产业。以创建“国家级马铃薯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为目标,依托雁鸣湖种业、富农种业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扩大种植面积,打造以沙河沿镇为主的马铃薯种薯繁育产业带,推进马铃薯产业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走出种薯研发、薯种外销、商品薯淀粉加工、休闲食品开发并进的道路。
  (三)煎饼产业。谋划创建煎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年底前编制完成项目可研报告。依托长有、小万庄、高高酵素等煎饼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全市煎饼企业、合作社、手工作坊协同发展,创新产品、提升产能、打响品牌,使传统煎饼向食药产品、休闲零食转化,促进敦化的小煎饼发展成为大产业。
  (四)人参(中药材)产业。加大敦化市北方道地中药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力度,争取2022年成功申报国家级园区。深入实施人参、贝母产业振兴工程,推进“吉林长白山人参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建设,推动敖东、华康、金复康、草还丹、润绿、宝枫生物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全力把敦化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产业体系完备、生产体系现代、经营体系多元、经济效益显著的战略性主导产业。
  (五)食药用菌产业。依托海澜生物、农丰工贸、集发食用菌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黑木耳、灵芝、桑黄为主的食药用菌产业,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推动食药用菌产业由初级加工向食品、保健品方向发展。重点在黄泥河镇、秋梨沟镇、大石头镇谋划建设食药用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六)养殖产业。推动敦化市肉牛(畜禽)产业综合发展园区项目建设,谋划创建肉牛肉羊、禽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年底前编制完成项目可研报告。依托众达禽业、傲农禽业、韩贞食品等龙头企业带动,发展集种雏繁育、规模养殖、深度加工、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重点在江南镇、翰章乡、大石头镇发展肉牛肉羊、禽蛋加工产业,在雁鸣湖镇发展冷水鱼加工产业,逐步形成聚集效应促进养殖产业由初级加工向餐桌食品、休闲食品方向发展。
  (七)林特山珍产业。依托梅花鹿、蜂、蓝莓、果仁等林特山珍产业基础,以敖东、华力等龙头企业带动重点打造敖东鹿园、皇家鹿苑,以国莲食品等龙头企业带动创建大桥果仁基地,以宝利祥等龙头企业带动创建大蒲柴河蜂业基地,以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创建江源蓝莓基地。
  (八)棚膜蔬菜产业。全面启动蔬菜产业提升工程,以建设“国家设施蔬菜标准园”“吉林省省级棚膜蔬菜产业园区建设”为目标,着力推动敦化特色蔬菜发展,提高蔬菜市场建设水平,整合资源,集聚要素,促进全市棚膜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增强地产菜供给能力,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围绕八大产业,谋划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建立项目库,形成项目储备机制。重点加大北方道地中药材和大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力度,推进敦化市农产品综合产业园区、敦化市肉牛(畜禽)产业综合发展园区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一批省内外知名企业投资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加强与周边和发达地区的合作,推进优质资源、精深加工、物流配送等联动发展。(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市特产总站、各乡镇)
  (二)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行动。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全省农产品加工和食品百强企业评选活动。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或农户”模式,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市农业农村局、市特产总站、市工信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各乡镇)
  (三)实施园区创建行动。谋划建立食药用菌、肉羊肉牛、煎饼、禽蛋、棚膜蔬菜五大产业园区,吸引农产品加工和食品企业投资办厂,加大对产业园区支持力度,做好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敦化开发区管委会、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特产总站、市发改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医药办、各乡镇)
  (四)实施原料基地建设行动。引导鼓励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土地托管等方式,建设优质原料生产基地,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抓好省级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秸秆变肉工程和省级红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试点工作,推进林草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特产总站、市林业局、各乡镇)
  (五)实施品牌打造行动。鼓励大型企业通过收购、联营等方式与同类企业合作,加大对人参、鹿产品、食用菌等品牌整合力度。持续打造敦化人参、小粒黄豆、煎饼、鲜食玉米、黑木耳、优质畜产品、梅花鹿等具有国内外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敦字号”农产品品牌。到“十四五”末,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总量达到25个,区域公用品牌2个,企业品牌10个,产品品牌15个。(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特产总站、各乡镇)
  (六)实施农产品流通降本增效行动。推动绿色有机大豆、肉牛、黑木耳等传统特色交易市场建设,培育特色农产品市场示范基地。推进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商和网络直播,推动企业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探索建设“敦字号”农产品品牌专区。(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特产总站、市供销社、各乡镇)
  四、政策措施
  (一)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各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将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融合项目列为重点支持对象。在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的情况下,根据市场化原则,鼓励金融机构对纳入财政政策扶持范围的企业和项目予以优先扶持。(人民银行敦化支行、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延边银保监分局敦化监管组、市金融办)
  (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项目的所得,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从事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费用,可按税法有关规定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市税务局、市财政局)
  (三)加强用地计划保障。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用地可申请使用。对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过程中符合设施农业用地要求的生产设施及其附属配套设施用地,按有关规定在乡镇政府备案。(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各乡镇)
  (四)降低办电用电成本。对市域(镇村)的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加工)、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基地等用电给予适当补贴。降低设在市域(镇村)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园、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省级及以上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符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条件的州级农业产业园和农村小微企业办电成本。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供电公司)
  (五)开展大招商活动。强化市、乡镇联动,完善支持政策、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凝聚招商引资合力。各乡镇依托本乡镇资源,把项目建设的着力点放在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上,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每个乡镇每年都要开工建设有相当规模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产业项目,项目建成达产后产生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全部返还乡镇,同时加强与开发区的衔接合作,把在乡镇没有能力承接的项目落到开发区,项目建成达产后产生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40%返还乡镇。(市商务局、敦化开发区管委会、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各乡镇)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敦化市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一位牵头市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套工作专班”模式,由市级领导担任专项小组组长,牵头部门领导担任专项小组副组长,相关部门配合,制定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推动任务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组织协调、统筹调度等日常工作。各乡镇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为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建立工作会议机制,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1次调度部署工作会议,每季度召开八大专项小组组长工作会议。(市农业农村局、市委农办、市工信局、市特产总站、市医药办、各乡镇)
  (二)建立考核机制。研究制定考核办法,将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情况作为对相关部门、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百分考核和绩效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完成目标的乡镇,扣除相应分数。(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绩效办、各乡镇)
  (三)强化统计调查监测工作。按照国家统计调查方法制度和部门职责,相关部门要做好统计调查监测工作,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升规入统。市统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要完善工作制度,建立规范化、常态化的监测和统计分析体系,全面准确反映各产业集群生产、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价值。(市统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各乡镇)
  (四)加强宣传引导。发挥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业自律、服务会员等方面的作用,引导企业切实履行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吸纳就业等责任。选树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典型企业和园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各乡镇)

版权所有:敦化市人民政府网 ICP备案序号:吉ICP备11003835号 网站标识码:2224030001

联系电话:0433-6222121吉公网安备 22240302000152号